0%

从心而起的美——《谈美》读后感

什么是美?什么是丑?如何体会美?如何创造美?

很小的时候,对世界是懵懂的,既不识“天行健”的刚健之美,也不懂“上善如水”的柔性之美。更多的是随声而和“鹅鹅鹅,曲项向天歌。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”,问我这中间有什么美,是不知的。只知道鹅这种东西,它叫的时候会弯着脖子,长着一身白毛,一双红掌,会在水中游着。现在看来,那时候的我还处在对鹅这一动物实体的认识上,更关注于它的形态、叫声、动作上,至于联想,最多也就想到鸡鸭——形态相似。

而如今,再给我这样一首诗,感觉已不一样:弯曲的弧度,高阔的天空,嘹亮的鸣声;白色的鹅,碧绿的水,红色的鹅掌在碧水中滑动,静中是动,动中蕴静,色彩的对比,交相辉映。画面铺面而来。

是什么让我的感觉发生如此大的改变?

这就是对美的体悟。朱先生的谈美我最能共鸣的便是他所描述的对美的欣赏。于我,美体现的是一种感染,一种共鸣,一种倾诉。

我是赞成美是来自外物的触发的观点的:一只鹅,一首诗,一片天空,一朵云彩,一个人,一面墙,一段故事,飞驰的火车,迅疾流动的水,高声的呼喊…..对美的感觉的触发来自于各种外在的事物,在某一个瞬间,它就像天空中的一颗流星,划入我的心扉,击碎薄薄的寒冰壁垒,滚烫而热烈的思绪于是喷薄而出,像一股强音,呼啸在空荡而沉默的心空。

但外物终究是外物,它在每个人心中,也可能只是我儿童时期的那只鹅,仅仅是只鹅。如果说外物是按下开关的那根手指,内心深藏的情感才是那个开关。我不会为了一个人而感到美,却会为一个喜欢的人而感到美;我亦不会为了一首诗的文字而感到美,却会为了那采菊东篱的悠然闲适而感到美。这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的感情,来自我内心深处的共鸣。在那一瞬在,美就是我与外物浑然如一,不分彼此。

我相信,在每一个体会到美的人的心中,都有一种倾诉的欲望:倾诉给共鸣的外物,倾诉给其他更多的人。所以会有这篇文章的诞生——朱先生的《谈美》也真的很美。想想王羲之笔下的字,郑板桥笔下的竹,巍峨的故宫,雄伟的长城,这些何尝不是创造者对自己体会到的美的一种倾诉,而我们在他们的倾诉中,也再次领略到了美。

2018年2月18日于湖北麻城